• 现在是:
    • 国家发改委 江西省发改委 宜春市政府
    • 首 页信息公开发改工作在线服务互动交流专题专栏
      搜 索
    • 职权信息
    • 机构职责 领导简介 机构设置 直属单位 人事信息
    • 公告公示
      • 关于宜春市中心城区智能停车建设管理项目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的批复
      • 转发江西省发展改革委关于进一步做好节能工作的通知
      • 关于转发《江西省发展改革委转发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印发〈不单独进行节能审查的行业目录〉的通知》的通知
      • [宜春市本级]宜春市《宜万经济走廊建设规划》项目电子化公开招标采购
    • 政策法规
      •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
      • 企业投资项目核准和备案管理办法
      • 宜春市人民政府关于转发《江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发布政府核准的投资项目目录(江西省2017年本)的通知》的通知
      • 企业投资项目核准和备案管理条例
      • 宜春市物价局 宜春市财政局转发关于不动产登记收费标准等有关问题的通知
      • 全省发改系统招投标相关法律法规指导汇编
      • 关于调整宜丰县上奉等21座水电站上网电价的批复
      • 关于核定宜春市渥江湿地公园四级坝水电站上网电价的批复
      • 关于调整万载县九龙等水电站上网电价的批复
      • 关于调整上高县徐市电力实业有限公司小水电上网电价的批复
      • 关于高安市人民医院检验项目收费标准的批复
      • 关于上高县人民医院手术项目收费标准的批复
      • 关于阁皂山景区门票价格的批复
      • 关于宜春市妇幼保健院新增特需(VIP)病房床位费的批复
      • 关于宜春市人民医院儿科大楼住院床位费标准的批复
      • 关于正式核定宜春高铁站地下停车场车辆停放保管收费标准的批复
      • 关于重新规范殡葬服务行业收费项目和收费标准的通知
    • 工作动态
      • 市区价格主管部门开展元旦市场价格巡查
      • 宜春明月山机场后评价成果汇报会在京举行
      • 我市新获批2个江西省工程研究中心
      • 我市新获批3家江西省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和3家江西省服务业龙头企业
      • 袁州区设立省级产业园通过省发改委组织的终审评估
      • 市发改委积极参加全省道德模范和“身边好人”先进事迹大型图片巡展活动
      • 我委机关党委正式成立
      • 我省要求从严把关政府投资项目审批管理
    • 规划计划
      • 关于请求转发2017年宜春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的请示
      • 关于请求转发我市201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的请示
      • 宜春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
      • 关于请求转发我市201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的请示
      • 关于请求转发我市201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的请示
      • 关于请求转发我市201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的请示
      • 关于我市201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的报告
      • 关于宜春市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的报告
    • 重点工程
      • 重点工程2017年专刊九期
      • 重点工程2017年增刊三期
      • 重点工程2017年专刊八期
      • 重点工程2017年增刊二期
      • 重点工程2017年专刊七期
      • 重点工程2017年专刊六期
      • 宜春市通信基站建设项目进展通报(重点工程2017年增刊一期)
      • 重点工程2017年专刊五期
    • 调查研究
      • 宜春市2017年晚籼稻生产成本收益调查报告
      • 宜春市2017年上半年经济形势分析
      • 宜春市2017年一季度经济形势分析
      • 做大做强做美宜春中心城区,增强中心城区竞争力
      • 推进产城融合,壮大城市经济
      • 积极迎接航空时代和高铁时代推动宜春经济社会快速发展
      • 对“实施兴工强市战略 推进幸福宜春建设”几点思考
      • 推进重点工程建设 为“幸福宜春”发展“强筋壮骨”
    • 办事指南
      • 宜春市物价局事项办理联系电话(2017年7月更新)
      • 企业投资项目核准
      • 企业投资项目备案
      • 外商投资项目核准
      • 境外投资项目核准
      • 365bet备用网行政审批运行流程图
      • 权限内招标事项核准
    • 价格举报
    • 举报须知 举报流程 举报承诺 举报受理 举报反馈
    • 价格监测
      • 宜春市2017年下半年生猪生产成本收益调查分析
      • 十二月份蔬菜批发均价小幅上扬
      • 2017年12月28日宜春市城区粮食及副食品零售价格行情
      • 宜春市2018年农民种植意向调查分析
      • 2017年12月21日宜春市城区粮食及副食品零售价格行情
      • 2017年12月14日宜春市城区粮食及副食品零售价格行情
      • 2017年12月7日宜春市城区粮食及副食品零售价格行情
      • 2017年11月30日宜春市城区粮食及副食品零售价格行情
    • 价费查询
      • 宜春市政府定价的经营服务性收费目录清单说明(2017年7月)
      • 宜春市经营服务性收费项目清单(2016年11月更新)
    • 在线咨询
      • 宜春谈赣西区域转型合作,不如练好袁上万内功!
      • 话说江西两翼齐飞战略之赣西区域转型合作是宜春开始的,一个轮回之后的2018年又该轮到宜春举办了。纵观宜春新余萍乡三地这几年轮流举办的成果,毫不客气的说就属宜春方案最差,不仅没有辐射吸引到新余萍乡,反倒是被新余的跨行政区域合作盯住了宜春自己的领地上高、樟树,也被萍乡的赣湘合作区盯住了宜春自己的领地万载、铜鼓。宜春为什么会变成这样? 说到底还是宜春中心城太弱,被新余萍乡这样的工业强的地级市虹吸了,说不好听一点,就宜春市本级和袁州这么弱,现在谈赣西区域合作就是想着怎么瓜分宜春的腹地。所以,宜春即将又一次主持赣西区域转型合作会议之际,真要自己好好反思下自己的眼界和不足,再学习借鉴下新余萍乡这几年的野心动作。宜春再不把自己领地上袁上万(袁州、上高、万载)联动起来,再不把新余的分宜,萍乡的芦溪、上栗,吉安的安福等纳入宜春跨行政区域合作范围内的话,宜春必将在新一轮的赣西区域转型中再次被虹吸一次。 这不是危言耸听,新余萍乡搞赣西合作,说白点,就是觊觎宜春的腹地和人口红利。如果宜春自己不尽快融合自己内部的凝聚力,宜春势必会分崩离析。大家看看万载、上高两地对宜春的向心力如何就可见一斑,为什么不能尽快整合三地资源,练好袁上万内功,抱团发展。宜春顶层设计者们到底在犹豫什么?一个连下属万载、上高这样的小县都不愿意配合、不愿意融合的市,怎么有能力扛起赣西区域转型合作的大旗?
      • 2017-8-29
      • 宜春谈赣西区域转型合作,不如练好袁上万内功
      • 话说江西两翼齐飞战略之赣西区域转型合作是宜春开始的,一个轮回之后的2017年又该轮到宜春举办了。纵观宜春新余萍乡三地这几年轮流举办的成果,毫不客气的说就属宜春方案最差,不仅没有辐射吸引到新余萍乡,反倒是被新余的跨行政区域合作盯住了宜春自己的领地上高、樟树,也被萍乡的赣湘合作区盯住了宜春自己的领地万载、铜鼓。宜春为什么会变成这样? 说到底还是宜春中心城太弱,被新余萍乡这样的工业强的地级市虹吸了,说不好听一点,就宜春市本级和袁州这么弱,现在谈赣西区域合作就是想着怎么瓜分宜春的腹地。所以,宜春即将又一次主持赣西区域转型合作会议之际,真要自己好好反思下自己的眼界和不足,再学习借鉴下新余萍乡这几年的野心动作。宜春再不把自己领地上袁上万(袁州、上高、万载)联动起来,再不把新余的分宜,萍乡的芦溪、上栗,吉安的安福等纳入宜春跨行政区域合作范围内的话,宜春必将在新一轮的赣西区域转型中再次被虹吸一次。 这不是危言耸听,新余萍乡搞赣西合作,说白点,就是觊觎宜春的腹地和人口红利。如果宜春自己不尽快融合自己内部的凝聚力,宜春势必会分崩离析。大家看看万载、上高两地对宜春的向心力如何就可见一斑,为什么不能尽快整合三地资源,练好袁上万内功,抱团发展。宜春顶层设计者们到底在犹豫什么?一个连下属万载、上高这样的小县都不愿意配合、不愿意融合的市,怎么有能力扛起赣西区域转型合作的大旗?
      • 2017-8-24
      • 宜春何时经济可以超过南昌?袁州区何时可以超过丰城?
      • 宜春经济至少要以南昌为目标,争取二十年内超过南昌成为江西经济最强城市,交通运输成本税收优惠企业服务水平水电燃气等降低企业成本下功夫,打造宜春最大的特色优势才能吸引更多的企业落户宜春,服务好现在的企业才能吸引更多的企业放心在宜春发展。科技与留住人才也是重点。加强宜春各县市的经济联系交通网。宜春各县市互通轻轨或者地铁。袁州区作为宜春政治中心,GDP居然比不过高安?袁州区要加强各集镇的经济动力,加强各集镇的交通改善,探讨能否做到各集镇通轻轨或者地铁。同时加强袁州区医药工业园的规模,服务好企业才能吸引更多的企业放心来宜春发展。希望袁州区早日超过丰城,以免总是被丰樟高鄙视。。。。宜春,袁州区加油!
      • 2017-8-13
      • 您好,想咨询一下
      • 您好!想咨询一下废旧轮胎处理的企业我们政府有什么相关的优惠政策吗?谢谢!
      • 2017-8-13
      • 希望争取咸宜萍铁路尽快入规建设(咸宜井可以分解为咸宜萍段+渝长厦萍井段)
      • 咸宜井可以分解为咸宜萍段+渝长厦萍井段;在渝长厦已经铁定过萍乡那么咸宜井的宜井段就是不可能会有倒不如借力渝长厦萍井段联合萍乡去争取咸宜萍段是最可行的方案,咸宜萍就是咸宜井的北段,渝长厦萍井段就是咸宜井的南端;设站可在明月山机场处设宜春西站空铁枢纽,而且咸宜萍段中的宜萍段也是将来南昌到南宁高铁中昌宜萍衡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 2017-7-24
      • 长赣铁路铁四院中标,萍乡城区设站两套比选方案,渝长厦铁路真的不过宜春了吗????咸宜井铁路又会过新余了,看了宜春南北铁路难产了
      • 7月21日,“小陈话上栗”小编从美篇账号为“上栗县交通运输局”的账号获悉,为使上栗拥有首个高速铁路站,让上栗的发展在高速铁路的引领下展翅鹏飞,7月18日,县人民政府党组成员何宏寓同志和县交通运输局局长姚义何一行,第五次赴武汉对接渝长厦铁路长赣段设计前期有关工作。到达后,晚上就紧锣密鼓地开展了工作,拜访了中标单位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简称铁四院)相关领导及负责人,就渝长厦铁路长赣段设计有关事项全方位交换了意见,展现了全县人民热切期盼在上栗设站的意望,双方就相关具体问题进行了详细的座谈。
      • 2017-7-22
    • 调查征集
      • 您是如何了解到宜春市发改委网站的?
      • 通过搜索引擎搜索(5)
      • 通过好朋友介绍(3)
      • 在第三方媒体上得知(3)
      • 偶然间发现的(1)
      • 其他链接过来的(4)
      验证码:我要提交
    • 建言献策
      • 2018年赣西跨区域合作会议又在宜春举办,宜春如何破局?
      • 希望争取咸宜萍铁路尽快入规建设(咸宜井可以分解为咸宜萍段+渝长厦萍井段)
      • 关于争取三南(南京,南昌,南宁)高铁过境宜春中心城的建议
      • 2018年赣西跨区域合作会议又在宜春举办,宜春如何破局?
      • 支持宜春去争取南昌铁路总公司赣西总务中心
      • 宜春市辖区要弯道超车,必须分块发展,设立6大区!
      • 袁上万绿色区不提袁上万安吉城际将是最大的败笔!
      • 建议规划昌宜井城际,打通宜春无南北城际铁路的瓶颈!
    • 监督投诉
      市纪委驻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纪检组
      工作邮箱:jwzfgw @163.com
      举报电话:0795-3279525
    • 调查研究
    主任信箱在线咨询
    • 阅读排行
    • 1做大做强做美宜春中心城区,增强中心城区竞争力2推进重点工程建设 为“幸福宜春”发展“强筋壮骨”3宜春市2017年一季度经济形势分析4对“实施兴工强市战略 推进幸福宜春建设”几点思考5积极迎接航空时代和高铁时代推动宜春经济社会快速发展6宜春市2017年上半年经济形势分析7推进产城融合,壮大城市经济8宜春市2017年晚籼稻生产成本收益调查报告9准确高效做好项目为民造福10转变方式,商机无限11抓住抓好“铁公机”12在金融危机机遇中增强融资投资能力13全面加快重点项目建设 促进产业结构优化提升14用清廉守望信念——平安地走到退休有多难?15宜春市发展茶产业的对策建议
    • 调查研究
      当前位置:首页→ 调查研究
    • 做大做强做美宜春中心城区,增强中心城区竞争力
      阅读次数:3269 发布时间:2016-09-13

      (市中心城区建设调研组)

       

      2000年宜春撤地设市以来,历届市委、市政府把做大做强宜春中心城区作为我市赶超发展的重中之重。江西省“十三五”规划纲要提出将宜春“建设区域性中心城市”,全市“十三五”规划纲要也明确要求“做大做强宜春中心城区”,“切实增强中心城区功能聚集力和辐射带动力”。做大做强做美宜春中心城区,增强其竞争力和辐射带动能力,已经成为全市上下的普遍共识。

      一、发展现状

      通过“城市扩张战”、“城市建设三年大会战”、“城市建设升级战”和工业、农业、旅游服务业“三升级”等战略实施后,宜春中心城区建设取得了明显的成绩。

      (一)综合实力不断增强。中心城区(含袁州区和“三区”)的GDP由2000年的31.15亿元增长为2015年的225.81亿元,增长了7.25倍;财政收入由3.02亿元增长为59.08亿元,增长了19.56倍。

      (二)主导产业持续壮大。宜春中心城区基本形成了以锂电新能源、机电、医药、新型材料、旅游服务业等为主导的特色产业体系。至2015年底,锂电新能源产业、医药产业、机电产业、新型材料产业主营业务收入分别达到31亿元、150亿元、260亿元和29亿元;旅游业发展迅速,明月山风景区成功创建国家5A级景区,全年接待游客达到450.53万人次,旅游总收入30.84亿元。

      (三)城市建设日新月异。从2000年至2015年,宜春中心城区常住人口由21.38万人增加至57.35万人,建成区面积由20平方公里扩大至68平方公里,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44.57%。城市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宜春明月山机场建成通航,火车站综合交通枢纽、国际商贸城、赣西农副产品批发市场等建成投入使用,宜阳学校、新妇幼保健院建成投入使用。宜春市先后获得中国宜居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森林城市、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优秀市等近20项荣誉称号。

      二、存在的困难问题

      近年来,宜春中心城区发展取得了较大的成效,但从总体上看,中心城区的发展也面临不少困难和问题,主要是:

      (一)综合实力较弱,产业层次较低。宜春中心城区GDP和财政收入不仅不如新余和萍乡,甚至与市内的丰城和樟树比,也有一定差距,难以有效辐射带动周边地区发展。中心城区产业结构不优,2015年,三产比为12.6:38.5:48.9。二产明显偏弱,既无百亿企业、也无千亿产业和千亿园区,锂电新能源、新材料等高新技术产业占比小。服务业中,除旅游业发展较快外,电子商务、物流、金融、文化、健康养老等服务业规模小;教育、医疗卫生、文化体育等事业不够发达,具有特色和较大知名度的学校、医院和文体赛事不多,难以吸引外来人口。

      (二)交通网络不够完善,南北交通不畅。与新余、萍乡中心城区相比,宜春中心城区没有南北向的铁路和高速公路;宜春至安福公路等级低且破烂不堪,至新余、萍乡没有快捷的城际通道,难以形成辐射周边的高速路网。此外,袁州区各乡镇镇村公路不完善,尚未开通至宜春中心城区的公交,不便于接受中心城区的辐射。

      (三)环境污染时有发生,环保压力加大。随着经济的发展,环境保护的压力日益增大,生态环境优势渐失。宜春中心城区的空气优良率由2015年1-3月的80.6%、96.4%和100%分别下降至今年1-3月的77.42%、75.86%和64.52%;彬江镇原宜春中安实业有限公司偷排污水引起国家环保部重视;5月12日,国家环境保护部将宜春市列入全国环境质量还未得到有效改善、环境执法力度亟待加强的10个城市之一予以通报。

      (四)地理位置偏于一隅,辐射能力有限。宜春中心城虽然位于赣西城市群新宜萍的中心,但周边只与万载、分宜、安福、芦溪四县接壤,其中只有万载属于我市行政管辖范围,具有一定的辐射能力,对市域内其他县市带动辐射力较小。

      2015年赣西三市主要经济指标对比表

      地   区

      常住人口

      GDP

      财政总收入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

      500万元以上固定资产投资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万人

      亿元

      亿元

      亿元

      亿元

      亿元

      宜春市

      551.2

      1621.02

      308.77

      870.5

      1588.14

      530.66

      新余市

      116.67

      946.8

      132.86

      320

      822.6

      213.75

      萍乡市

      190.1

      912.39

      130.48

      429.2

      1026.74

      303.06

      2015年赣西三市中心城区主要经济指标对比表

      地   区

      常住人口

      GDP

      财政总收入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

      500万元以上固定资产投资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万人

      亿元

      亿元

      亿元

      亿元

      亿元

      宜春市袁州区(含市本级)

      106.63

      225.81

      59.08

      79.5

      233.24

      171.89

      新余市渝水区(含市本级)

      85.58

      739.8

      104.12

      273.47

      654.61

      167.4

      萍乡市安源区、湘东区(含市本级)

      94.59

      562.12

      89.35

      264.07

      633.4

      199.4

      2015年宜春市中心城区与“三区”主要经济指标对比表

      地   区

      常住人口

      GDP

      财政总收入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

      500万元以上固定资产投资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万人

      亿元

      亿元

      亿元

      亿元

      亿元

      宜春市中心城区(即袁州区和市本级)

      106.63

      225.81

      59.08

      79.5

      233.24

      171.89

      袁上万绿色区

      188.67

      467.42

      106.53

      264.5

      516.98

      230.67

      袁州区(含市本级)

      106.63

      225.81

      59.08

      79.5

      233.24

      171.89

      上高县

      33.32

      131.38

      24.25

      122

      166.08

      25.56

      万载县

      48.72

      110.23

      23.2

      63

      117.66

      33.22

      丰樟高循环区

      274

      890.88

      147.54

      415

      781.44

      230.67

      丰城市

      135.31

      391.45

      62.3

      165

      340.74

      94.6

      樟树市

      56.01

      309.28

      50.22

      142

      248.94

      66.02

      高安市

      82.78

      190.15

      35.02

      108

      191.76

      66.08

      昌铜四县生态区

      88.43

      280.53

      54.69

      191

      289.71

      70.29

      奉新县

      31.92

      112.51

      21.21

      111

      137.8

      35.91

      靖安县

      14.78

      36.32

      8.34

      16.5

      43.3

      6.9

      宜丰县

      27.95

      95.65

      16.8

      54.5

      84.43

      17.66

      铜鼓县

      13.78

      36.05

      8.34

      9

      24.18

      9.82

      三、对策措施

      围绕实现“做大做强做美宜春中心城区,增强中心城区竞争力”的目标,要突出重点,以城市规划为引导做大中心城区,以产业升级为主线增强中心城区综合实力,以品牌创建为抓手做美城市环境。

      (一)强化规划引领,优化空间布局,做大城市规模

      1、完善城区规划。推进“多规合一”,科学编制城市建设、经济社会发展、土地利用、环境保护规划,完善宜春中心城区空间规划布局。完成临空经济区、高铁经济区规划编制,引导商贸物流等相关产业发展。发挥人大城建环资工委的监督职能,建立规划执行监督约束机制,做到“一张蓝图画到底”,一以贯之做好城市规划落实。

      2、建设省域副中心城市。一是加强与省里对接,将宜春列入省里建设省域副中心城市范围。二是加强赣西区域交流合作,在新能源、生物医药、旅游开发、环保保护等方面强化与新余、萍乡的合作,促进区域融合发展。三是完善中心城区交通网络,增强辐射带动力。继续推进明月山机场扩建,适时增开航线航班,提高客货运能力;加快推进咸宜井铁路、湖北通山至铜鼓及宜春至井冈山至遂川高速公路建设,争取渝长厦铁路经过宜春中心城,打通中心城区南北通道。适时开展新宜萍城际铁路规划建设,建设宜春至新余、萍乡、万载、铜鼓、宜丰、上高的快速通道。

      3、设立万载区。借鉴南康、广丰、新建撤县设区经验,调整行政区划,设立万载区,拉大城市框架。规划建设宜万工业走廊,引导万载工业、城镇布局与宜春中心城区对接发展,形成宜春-万载组合型中心城市。

      4、理顺中心城区体制机制。按照市政府统筹管理与发挥各区积极性相结合、开发经营权与行政管辖权相统一、财权与事权相匹配、市区同城报酬相一致的原则,微调袁州区、经开区、宜阳新区、明月山“四区”行政区划,理顺市区财权事权。

      (二)明确主攻方向,推进产业升级,做强经济实力

      按照市委、市政府要求,加快推进中心城区工业、农业、旅游服务业“三升级”,提升中心城区综合实力。

      1、加快工业升级。以锂电新能源产业为突破口,重点打造锂电新能源、机械电子和生物医药三大产业,做大产业规模。

      做大锂电新能源产业。充分发挥锂资源优势和“国家锂电新能源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等平台优势,加速做大锂电新能源产业规模,唱响“亚洲锂都”品牌。一是高起点编制全市锂电产业发展规划。委托国内锂电行业一流专家和知名机构,科学编制锂电产业发展规划,整合全市锂资源,引导全市锂电产业向宜春中心城区集聚,形成产业规模优势。二是高质量创建品牌。培育壮大福斯特、江特锂电、赣锋锂业等龙头企业,对接引进比亚迪等企业,增强锂电产业核心竞争力。借鉴湖北恩施“世界硒都”等地做法,坚持品牌引领,加大“锂都”品牌建设,尽快创建一批高质量“锂”产品品牌。三是高水平建设锂电产业研发平台。加快宜春锂电新能源工程技术研究院,宜春学院、福斯特新能源集团有限公司院士工作站,以及宜春锂电新能源产品及材料检测研发中心建设,强化核心技术攻关,提高锂矿特色资源转化应用能力,引领锂电新能源产业持续快速发展。四是高规格筹办锂电博览会。结合锂电新能源高峰论坛等系列高层研讨活动,统筹推进月亮文化节和锂电博览会,每年召开一届“亚洲锂都”博览会,展示宣传我市锂电产业发展成果,提高“亚洲锂都”知名度。五是高待遇引进人才。根据引进人才的级别和承担的工作任务,参照其他地方人才引进薪金、住房、工作条件等标准,适当提高锂电产业专门人才待遇。

      做强机械电子产业。一是重塑宜工品牌。做好宜工重组工作,尽快启动宜工生产,以市场为导向,强化技术引领,重塑宜工品牌。二是实施龙头引领。以江特电机、中天机械等龙头企业为引领,扩大生产规模,提高产品质量和效益,提高产品竞争力。三是强化人才支撑。充分发挥宜春职业技术学院和赣西实训中心作用,加大对机电产业人才的引进培育力度,保障产业发展各类人才需求。

      做优生物医药产业。一是打造中国药都。依托袁州工业园“江西省医药产业基地”,加强与樟树医药产业合作,共同打造宜春“中国药都”。二是建设产业集群。鼓励济民药业、百神药业、科伦医疗等龙头企业加大研发力度,丰富产品类型,完善产业配套,形成产品研发,原材料种植,中成药、生物医药、医疗器械生产,物流配送等多个子行业综合发展的现代生物医药产业集群。三是支持产业升级。设立产业发展基金,鼓励企业研发新产品,引进先进生产设备,改造升级工艺流程,建立现代企业管理制度。

      2、加快农业升级。以生态休闲农业为重点,促进“五大产业”发展,建设宜春中心城区休闲农业圈。

      促进“五大产业”与休闲农业融合发展。在巩固粮食、生猪等传统优势农业的基础上,大力推进油茶、绿色有机、富硒产业向生态休闲农业发展,优化农业结构。扩大袁州高产油茶林种植规模,建设明月山富硒产业观光园和天工开物农耕体验园,加速一产向二三产融合发展。

      建设宜春中心城区休闲农业圈。有序规划中心城区种植采摘园、休闲农庄、观光农业园布局,使现代农业与自然生态结合,逐步向观光旅游、休闲养生发展,建设宜春中心城区休闲农业圈。

      创建休闲农业示范点。完善休闲农业基础设施,积极申报休闲农业示范点,将袁州区和明月山建成国家级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区,打造“江南休闲农业胜地”。

      3、加快旅游服务业升级。以旅游业为龙头,推进金融、电子商务、物流等现代服务业发展。

      做强做优旅游业。一是打造“禅宗圣地”。完善仰山栖隐禅寺等基础设施,整合包装栖隐禅寺、化成寺、慈化寺文化,与沩仰、临济、曹洞等宗派文化一起宣传。借助现代媒体,挖掘禅宗、月亮等文化内涵,推进推进“禅”文化与月亮文化融合,打造一批文艺作品,提升中心城区文化品位。二是创建温泉名镇。借助明月山旅游区成功创建国家5A级的东风,强化项目意识,打造温汤“一区两镇”,即建成国家级旅游度假区、世界温泉健康名镇、中国温泉旅游名镇,促进中心城区旅游业再升级。三是建设休闲观光旅游通道。以全域旅游的思维,整合中心城区及周边禅博园、花博园、化城寺、难禅阁、袁州谯楼、春台公园、北湖公园、梅花山庄、白马农庄、禅农阁、温汤温泉、洪江温泉、栖隐禅寺、慈化寺、酌江洞等旅游资源,统筹规划中心城区通往温汤和洪江沿线的休闲农业景点,打造中心城区至洪江和中心城区至温汤两条休闲观光旅游带。

      促进现代服务业发展。发展金融服务业,引进外埠银行。发展现代物流业,打造湖田临港物流园和彬江高铁物流园,构建宜春“物联网”。创新商业模式,建设宜春南氏电子商务示范基地,袁州万民电子商务创新产业基地。发展健康养老服务业,推进宜春市老年康复中心等项目建设。抓好宜春国家体育产业试点城市建设,发展体育事业和体育产业。

      (三)完善城市功能,加快品牌创建,做美城区环境

      1、完善城市功能。一是完善基础设施。以供水、供电、供气、通信为重点,实施管网配套、地下综合管廊等工程,推进海绵城市建设。推进中心城区防洪工程、供排水工程、垃圾处理场建设,实施黄陂片区等棚户区改造,建设公交车快速通道、停车场、充电桩、人行道(桥)。二是优化公交网络。完善中心城区路网布局,实施320国道绕宜春中心城区改建工程、G220国道绕城改建项目。改造宜春至分宜、芦溪、安福国省道公路,改造宜春至洪江、温汤至洪江公路。完善中心城区公共交通,开通中心城区至袁州区各乡镇的镇村公交,建设农产品批发、汽车、建材等大型专业市场,健全城乡物流网络。三是规划新城建设。优化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宜阳新区、袁州新城行政区、商务区、生活区和生产区等功能布局,完善基础设施,促进产城融合发展。统筹规划工业园区布局,将城南工业园区搬迁至市经济技术开发区,打造城南旅游休闲新区。

      2、优化公共服务。一是建设智慧城市。建立城市管理和服务信息化综合平台,提升城市管理服务信息化、智能化、便捷化水平。增加免费WIFI接入点,实现宜春中心城区公共场所WIFI全覆盖;建设智能交通、智能建筑;建设智慧社区,完善天网工程,提升社区治理“三网”服务,建设平安宜春。二是打造教育强市。强化实施“名师、名校、名校长”工程,将宜春中学和宜春一中打造成全国品牌名校;扩大职业教育规模,将宜春职业技术学院打造成全国示范性高职院校;提升高等教育办学水平,将宜春学院升级为宜春大学,建设世界一流学科和一流大学。三是提升科技服务。引导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合作,共同建立产学研合作基地或科技成果转化基地,新建一批院士工作站和博士后工作站。

      3、美化城市环境。一是做美城市环境。实施绿化、美化、亮化、净化工程,营造“城在林中、水在城中、人在景中”的城市景观环境,提高城市宜居环境。整体规划建筑风格,统筹路灯、景观灯设计,美化城市风貌。二是加强城市管理。建立卫生管理长效机制,实施“净空、净水、净土”工程,巩固创卫成果。加大违章建筑处理力度,规范城市建设。加密电子警察布设密度,从严处罚交通违章,提高群众遵守交通规章意识。三是做响城市品牌。实施老城改造,做好袁州谯楼、春台公园及周边五眼井、七眼井等历史文化古迹保护和恢复,保留历史文化记忆。建设禅宗文化、温泉文化、红色历史文化等特色主题公园,打造历史文化名城。创建文明城市,提升中心城区城市知名度、美誉度。

      (四)集中资源力量,落实保障措施,促进做大做强

      1、加强组织保障。成立由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担任组长的宜春中心城区发展领导小组,及时调度宜春中心城区重大项目、产业发展、城市建设等情况,协调解决发展中的困难和问题,高位推进宜春中心城区发展。

      2、出台政策文件。以市委、市政府名义出台《关于加快做大做强宜春中心城区的实施意见》,举全市之力,聚全市资源,优先支持宜春中心城区发展。

      3、设立发展基金。参照昌铜高速生态经济带做法,设立宜春中心城区发展专项基金,市财政每年拨付2亿元用于支持宜春中心城区产业发展和城市建设。

      4、加大扶持力度。政府各部门在政策资金争取、重大平台建设、重大项目推进、土地指标分配、人才经费保障等方面,加大向宜春中心城区倾斜力度,明确优先支持中心城区发展的具体措施,并细化责任人和责任部门。

      5、创新招商模式。在宜春经济技术开发区建设“飞地”经济,采取与各县市区共同招商、共建园区、共享招商成果等模式,鼓励和引导全市锂电新能源、机械电子、生物医药、新材料、旅游服务等产业向中心城区集聚,做大做强宜春中心城区产业规模。

      6、强化考核督查。建立宜春中心城区考核办法,细化考核指标,强化考核督查,对在做大做强宜春中心城区方面业绩突出的部门进行奖励,对业绩突出的干部予以提拔重用。

                             (执笔人:市发改委 蔡劲松、龚良明、黄卫平)

    • Copyright 2009 Yichun Municipal Development & Reform Commission. 

      版权所有:江西省365bet备用网   工信部备案编号:赣ICP备09002039号 赣公网安备 36090202000021号

      地址:宜春市市政大楼2楼东侧   联系电话:0795-3272741  Email: newspring@jxyc.gov.cn

      本站网页访问最佳分辨率:1440*900像素  建议使用IE8.0以上浏览器  您是本站的第 62485 位访客